政策与经济
哈尔滨新区避暑城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2025-08-28 08:23:00
中国能源网
近日,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哈尔滨新区避暑城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哈尔滨项目施工内容为建设南一路、牡丹路、樱花路、西环路、杜鹃路五条市政路及其附属工程,五条道路呈四横一纵的布局形成路网。该项目是三航局承建的黑龙江省第一个市政项目,同时也是哈尔滨市松北新区最大的市政项目,为哈尔滨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北寒区,市政项目施工常面临地质差、工期紧、周期长等重重考验。“东三省有东北虎,我们项目建设有‘路基、降水、路面’三只‘拦路虎’。”项目经理熊宗瑜有着16年市政、公路桥梁施工的经验,面对困难,带队攻克纷繁复杂的难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市政公路第一道关卡就是路基处理,而哈尔滨避暑城项目要处理的路基位于松花江支系流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处理路基的过程,就是“沼泽地里灌水泥”,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带来道路面层不平整、裂缝、塌陷等问题。
中交三航局哈尔滨项目团队在调研了哈尔滨市水泥搅拌桩的情况后,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将路基处理的控制要点定在混凝土配比和搅拌桩下沉速度上。技术小组通过定标准、强监督、勤抽查等多项措施,合理调整了水灰比,消除人工误差,确保水泥土比例符合标准。同时,在桩机钻杆“身子贴标尺”、“顶部系红绳”,以便于现场监督下沉与提升速度,控制现场水泥搅拌桩机下沉速度为0.5至0.6米每分钟,提升速度为0.7至0.8米每分钟,使水泥搅拌桩一次验收合格率由80.6%提升至96%。经过松北新区的质检站取样质检,水泥搅拌桩强度、均匀性、完整性均达优,质量上乘。
哈尔滨的气候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进入4月份的施工期,土壤冰雪化冻和降雨带来的水位上涨远超过了原地面,最深可达1米左右,同时地下水系错综复杂、相互贯通、稍有不慎便会触动承压水引发管涌。因此,如何有效抢出工作面完成工期任务摆在了团队面前。
“现场抽水再快点,再快点!”,面对24小时连续抽水抢出来的工作面,这是生产副经理周青每天前往现场都要念叨的一句话。面对为数不多的晴天,现场的工作总是“白+黑”连轴转,考验着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的毅力和耐力。
为了规避地底暗流影响将基坑水位变为可控状态,项目团队邀请有着松花江周边多年基坑降水经验的本地专家进行咨询,调整降水验算系数,优化降水管排布方案,多方论证措施可行性消除地质条件误差,最终按时完成了业主交代的施工节点任务。
对于道路来说常常面临“以貌取路”的考验,路面的平整光滑和行车舒适度就是最好的脸面和招牌。通过土壤成份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粘土含水率较高,含水率又制约着二灰土拌合质量,且二灰土垫层施工质量对路面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项目团队通过分析研究,找到了攻克的方案——通过反复试验调整掺灰量优化配合比,以此来提高二灰土质量。同时为了能确保施工质量,项目团队编制《二灰土碾压施工工艺指导书》,由项目部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宣贯,统一组织关于二灰土碾压工艺的考试,固化宣贯成果,对现场压路机碾压的方式、次数、速度进行严格监督,确保碾压速度保持在2至3千米每小时、碾压次数不少于6次,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通过精细管理,最终成功将二灰土垫层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至96.6% 。
在质量管控方面,项目团队坚持从“小”着手、以“质”取胜,先后申报专利2项,形成QC成果4项并获省部级和国家级荣誉5项,发表论文8篇,推动工程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项目建成后,为避暑城旅游产业园区后续开发建设创造了交通及基础配套设施条件,不仅对加快松北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更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开发。图文:戴仁 韩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