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四问先进制造业:从能效攻坚到全球突围,破局之道何在?

四问先进制造业:从能效攻坚到全球突围,破局之道何在?

2025-09-04 15:46:26 中国能源网
微信图片_20250904113153.jpg

在“双碳”目标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引领下,先进制造业正经历深刻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的宏观趋势,叠加企业对能源效率、运营效率提升的内生需求,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与此同时,出海开拓全球市场已成为企业突破增长边界的重要选择,但过程中面临的合规、文化、碳规则等挑战愈发复杂。

电子信息制造、生命科学等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如何在能效提升中打破瓶颈,又如何在全球化布局中实现稳健发展?来自行业一线的资深专家齐聚“2025年施耐德电气电子及生命科学新质生产力峰会”,就此展开深度探讨,剖析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与创新解法。

从“局部优化”到“系统破界”:先进制造业能效优化的深层攻坚

一问:深水区硬核挑战,能效瓶颈究竟卡在哪?

当前,先进制造业能效提升已迈入深水区,单点技术优化的红利渐趋见顶,洁净刚需、系统协同、技术落地与合规融合等多重瓶颈交织,倒逼行业从局部优化转向全局系统性突破。

上海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人茂认为,电子信息制造能效优化已进入“单点技术成熟但系统协同不足”的阶段。当前,水、空调、洁净、电力等单个系统的节能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工厂作为整体却陷入局部优化全局耗能的困境,能效革命需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生命周期深度协同。

对此,施耐德电气将提供从咨询规划到落地实施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电子厂房设备、系统、运营三大维度,赋能电子厂房建设及运营持续优化,并通过数字孪生与AI技术,实现对能源系统的实时精准调控与预测性维护,达成高效运营与节能降碳的双重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904113134.jpg

阿斯利康亚太区安全健康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卢罡则表示,生命科学行业的能效优化核心矛盾在于洁净环境维护与强合规监管的刚性约束,突破需聚焦两点:一是针对小房间布局特性,从设计阶段嵌入动态控制逻辑,实现闲置空间能源的精准关停;二是破解 AI 技术在洁净区落地的合规瓶颈,在监管框架内释放技术潜力。本质上,行业需要适配性创新,即在满足洁净刚需与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构建系统化的节能路径。

二问:技术落地之困,数字孪生与 AI 应用为何落地难?

随着电子厂房正加速向自动化、智能化、低碳零碳转型,业主对低碳节能、降本增效要求更明确,但数字孪生与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深层瓶颈,设计端的精密化、建造端的模块化、预制化及运维端的数字化,正成为缓解数字化落地困境的实践方向。

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电气总工李中原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实践表明,能效提升的技术落地存在三个关键瓶颈:一是数据采集颗粒度不足,导致 AI 模型缺乏精准分析基础;二是数字化投入回报难以量化,部分企业因担心投入与产出失衡,对大规模数字化部署持谨慎态度;三是系统复杂度高,单一变量的调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全局优化难度极大。

而对于生命科学行业而言,当前越来越多企业围绕新药研发、成本优化、全球化布局、数字化转型四大方向加大投入,其中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竞争优势的必然路径,但其并非一蹴而就:超半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计算机化阶段,未实现业务与技术(IT/OT)深度融合;企业仍以提质量、控成本为核心诉求,如何兼顾效率与合规构建数字化体系是关键;此外,数字化工厂建设中,企业高度关注厂内数据流打通、先进工艺落地及智能设备引进,体现对数据驱动、技术升级的重视。

微信图片_20250904113140.jpg

针对电子信息制造、生命科学等先进制造业的能效攻坚需求与数字化落地痛点,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从电力设施到能源服务、从厂务系统到工艺流程,精准突破 AI 应用落地难、复杂场景数据采集不畅等问题。施耐德电气创新架构与整体解决方案深度覆盖电子洁净室、生命科学动力站等关键场景,最终帮助行业客户达成安全可靠、稳产高产、透明高效与绿色可持续的运营目标。

从“单点应对”到“体系构建”:先进制造业出海突围的实战破局

三问:出海闯关,“钱、事、人、碳”,哪道关最易折戟?

出海开拓全球市场成为企业突破增长边界的关键路径,然而“钱、事、人、碳”等交织的复杂挑战,要求企业构建超越单点应对的系统性能力,以实现稳健高效的全球布局。

对此,环一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法规合规事业部和智慧云与信息化事业部副总经理康继光认为,制造业正呈现两大关键转向:一是碳竞争力成为建厂前置条件,需通过整合分布式绿电、配套储能从源头降碳,将绿能布局转化为市场优势;二是出海选址突破成本导向,转向“贴近市场+适配绿电”的复合考量,同时全球碳规则差异(如欧盟CBAM)凸显,绿电整合与碳规则适配能力成核心竞争力。

3.png

来自全球化企业的经验表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厂全流程,是应对全球碳规则的有效路径。在海外项目规划阶段,可以设定明确的 ESG 目标,包括碳排放、水循环率、废弃物处理等指标,并将其贯穿于设计、建设、运营的每个环节。这种“目标—路径 —落地”的闭环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自身运营的低碳化,更可通过生态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绿电应用,将可持续从企业战略升级为行业协同的竞争力。

四问:能力锻造,新出海时代,企业必备哪些系统化生存力?

先进制造业的能效攻坚与出海突围,本质是一场深刻的系统能力重构。无论是生命科学的“合规能效一体化”,电子信息的“数字孪生全局优化”,出海的“本地化深度适配”,还是以 ESG构建全球竞争力,创新始终是破局的核心引擎。

施耐德电气战略发展部战略联盟与创新生态总经理洪岩博表示,从服务众多出海项目的经验来看,企业亟需以创新为驱动,系统性构建三大能力:一是动态合规能力,通过实时跟踪目标市场的政策法规,建立灵活的合规响应机制;二是数字化协同能力,依托统一的能碳管理平台实现工厂数据的实时联动,支撑全球运营的高效决策,如全球光学产品制造龙头企业舜宇光学就通过部署施耐德电气的中低压配电系统及测温智能化方案、集团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实现能碳数据采集和管理、配电系统温度监测以及运维效率的提升;三是生态整合能力,联合本地化伙伴构建从厂房设计、能源管理到碳足迹追溯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的浪潮下,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落幕。 生命科学呼唤适配性创新,电子信息亟需跨系统协同,出海企业依赖本地化生态——产业协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 唯有以技术创新为纽带,以生态合力为支撑,才能推动先进制造业在能效革命与全球化浪潮中行稳致远,开辟更高质量、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电力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