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提振内需尤为关键,且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短期内煤炭价格或呈小幅下调走势,后续供需双弱格局下市场或再度陷入僵持状态。
要说这一变化,那就不得不提7月份的情况。
7月煤炭主产地降雨量较往年大幅增加,煤矿生产、运输均明显受限。同时,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核查超产文件,各地方部门陆续开始执行,部分煤矿开始试行“276工作日”制度,部分超产矿井自发减量,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各因素叠加之下,煤炭供应进一步收缩。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创下了2024年5月(包含)以来的新低,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9.52%。
7月受国内煤价上涨影响,部分进口煤性价比有所修复。当月我国进口煤炭3560.9万吨,结束了4月以来的连续环比下降,环比增长7.8%,同比下降22.9%,降幅较6月收窄。1—7月份,全国累计进口煤炭25730.5万吨,同比下降13.0%。
基于近两月内贸煤价格的持续上涨,已有部分机构表示下半年煤炭进口量或将较上半年有所修复。
考虑近期国内“反内卷”号召和煤炭下游诸多行业的稳增长预期,后续煤炭需求端预期仍有不确定性。因上半年煤炭进口量减量明显,即使下半年煤炭进口量有所修复,预计亦难以覆盖上半年减量缺口,就全年来看,2025年中国煤炭进口总量同比或仍将呈现下滑趋势。
今年入夏以来,煤炭消费旺季特征明显,全国范围的持续闷热桑拿天气叠加供给端持续收缩,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自6月18日的616元/吨涨至8月21日的705元/吨。不过迎峰度夏渐入尾声,电厂日耗也开始季节性下降。随着煤价的持续上涨,尤其煤价突破长协以后,下游接受度有所下降,大部分终端用户采购谨慎,部分贸易商兑现利润,市场僵持博弈下,供需逐渐呈现弱平衡状态。当前市场多空情绪交织,各方看法不一。不过短期看,煤炭价格已见顶回调。
煤炭供给:主产地产量全面收缩,煤炭进口量环比回升
7月份,我国原煤生产有所下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创下了2024年5月(包含)以来的新低,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9.52%;日均产量1229万吨,月度环比下降175万吨/天。
7月,煤炭主产地降雨量较往年大幅增加,持续暴雨下,主产地煤矿生产、运输均明显受限,井工矿为防雨水倒灌,撤人停产现象增多,而露天矿受影响更甚,部分露天煤矿直接停产停销。同时,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核查超产文件,各地方部门陆续开始执行,部分煤矿开始试行“276工作日”制度,部分超产矿井自发减量,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各因素叠加之下,煤炭供应进一步收缩。
另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8月上旬,受降雨、安全检查等因素影响,重点监测企业煤炭日均产量环比增长,但增幅不大,产地煤炭供应尚未完全恢复。8月上旬,重点监测煤炭企业产量完成5686万吨,同比增加182万吨,增长3.3%;日均产量569万吨,日均环比7月下旬增加9万吨,增长1.6%。
8月份乌局铁路运费调整,铁路运费上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出疆煤炭的竞争力,抑制了下游采购意愿,或加剧产地库存积压,从而对新疆煤炭产量提升形成制约。同时,受超产核查因素持续影响,预计煤矿产能释放将继续受到抑制。不过随着天气好转,内蒙古露天矿已开始复产,煤炭整体供应或有所好转。
进口煤价格优势再现,煤炭进口量有所修复
受国内煤价上涨影响,部分进口煤性价比有所修复,沿海电厂对进口煤的招标采购积极性明显提升。7月,我国煤炭进口结束了4月以来的连续环比下降,同比降幅较6月收窄。当月我国进口煤炭3560.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621万吨减少1060.1万吨,同比下降22.9%,降幅较6月收缩3个百分点;较6月份的3303.7万吨增加257.2万吨,环比增长7.8%。
印尼是我国最大的进口煤来源国,随着其价格优势减退,今年上半年我国自印尼煤炭累计进口量同比下滑,直至7月,印尼煤相较内贸煤价格才逐渐具有明显价格优势,我国自印尼煤炭进口量才有所增加。7月,印尼动力煤出口复苏强劲,当月出口量达到3043万吨,环比6月的2493万吨增长22%,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4%。
8月25日,印尼矿业部公布法令正式取消矿产与煤炭销售中必须以政府基准价作为最低售价的政策。此为今年3月实施的印尼HBA(动力煤参考价)新政,因政府基准价存在透明度低、更新频率低且价格偏高的问题,该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买家与出口商均更倾向于采用印尼煤炭指数(Indonesian Coal Index)为货物定价。取消矿产和煤炭销售必须用政府基准价作为底价的要求后,矿商生产压力将得到减轻,生产积极性将会提升,今年后几个月印尼煤炭产量和出口量均有望增加。
此外,其他煤炭主要供应国下半年出口量也存在增加的可能。以澳大利亚为例,随着洪水、寒流等制约因素的消退,煤矿生产稳定性有望提升,煤炭产量水平或保持高位以完成全年生产目标,进而对煤炭出口量形成保障。
基于近两月内贸煤价格的持续上涨,已有部分机构表示下半年煤炭进口量或将较上半年有所修复。考虑近期国内“反内卷”号召和煤炭下游诸多行业的稳增长预期,后续煤炭需求端预期仍有不确定性。且因上半年煤炭进口量减量明显,即使下半年煤炭进口量有所修复,预计亦难以覆盖上半年减量缺口,就全年来看,2025年中国煤炭进口总量同比或仍将呈现下滑趋势。
随着北半球秋季的临近,国际煤炭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双弱格局,外盘报价有所松动,买方看空情绪浓厚,实际成交有限。我国在出伏后极端高温天气减少,虽然8月中旬进口动力煤市场呈现稳中偏强运行态势,但下游需求疲软态势已显,迎峰度夏用煤旺季迎来尾声,且秋季太阳能发电增加也有望降低对煤电的依赖,后续供需双弱格局下市场或再度陷入僵持状态。
不过由于当前进口煤仍有价格优势,预计煤价仍有一定支撑。据市场信息,进口动力煤走势依旧偏强,指数报价成本偏高;印尼矿方报盘价格持续坚挺,俄罗斯及澳大利亚等进口高卡煤受内贸煤价企稳影响,价格底部支撑不足,矿山挺价情绪稍有减弱,远期现货报价偏稳运行。3800大卡印尼煤大船FOB报价多在46.5美元/吨,5500大卡俄煤大船CFR报价集中在80美金/吨,5500大卡澳煤大船FOB报价多在73~74美金/吨。8月22日,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进口指数)7000大卡到岸价报收于821元/吨,环比涨幅27元/吨。
但8月下旬内贸煤市场价格已开启回调,进口市场热度也随之回落,市场交投减少,观望情绪增加,后续进口煤持续上涨难度较大。贸易商出货压力增大,部分招标价格倒挂,短期内价格或呈小幅下调走势,后续供需双弱格局下市场或再度陷入僵持状态。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