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港口市场货盘报价见多,但下游采购积极性一般,市场交易略显僵持,成交价格涨幅不如上周。终端用煤企业对当前的高价煤接受度有限,且电厂库存不低,市场供需关系较为宽松;但受高成本支撑以及大集团外购价格上涨对市场情绪的提振,预计短期内市场将维持稳中偏强运行态势,煤价逐渐趋稳。
本周,江浙沪闽等地再次迎来26-36摄氏度的“桑拿”天气,而广东地区也迎来“烧烤”模式,气温升至30摄氏度附近,八月份的用电负荷处于一年内的相对高位。此时,高温天气使得太阳能发电增幅收窄,叠加水电出力偏弱,多因素助推电厂日耗继续向上攀升,沿海八省电厂日耗一度拉高至250万吨。本周,环渤海港口部分贸易商担心煤价下跌,开始积极出货,市场报货增多;但下游采购积极性一般,市场交易略显僵持,成交价格涨幅不明显。上游供应端恢复缓慢,煤价缺乏下跌条件,大部分贸易商持货观望。当前,煤炭供给继续处于相对偏紧的状态,卖方多以乐观心态看待当前市场,报价继续上涨。但随着天气条件的改善,煤炭资源集港量缓慢恢复,叠加长协保障较好,下游维持谨慎采购心态,对煤价的接受度跟进偏缓。下周,华东地区气温偏高,电煤需求仍存在增加预期,但主产区生产逐渐恢复,铁路运量增加,港口库存有望缓慢回升,对煤价支撑力度减弱。此外,受接连台风天气影响,沿海部分地区降雨或将增多,电厂日耗下降不可避免,补库压力相对较小;叠加进口煤存在明显优势,对高价市场煤接受程度较低,预计下周煤价涨幅将趋缓。市场利好因素依然存在,一旦进入下旬,主产区部分煤矿完成任务后,有可能面临减产,发运减少;叠加月底之前,产地产量释放受影响,铁路运费优惠比例缩水,发运成本增加,煤价下跌难度也不小。
本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煤炭供应强度减弱,调入量受限,而港口调出量不减,环渤海港口再次进入去库模式。截止目前,环渤海八港合计存煤降至2217万吨,单周降库97万吨,较八月初(2316万吨)下降99万吨。首先,受持续降雨影响,主产区部分煤矿生产受限。据天气预报,八月份,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等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降雨对矿方生产的影响持续存在。其次,上级主管部门曾发布通知,要求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个别煤矿因超产核查被警告,部分在核查阶段存在超产的煤矿,会对后期生产计划进行调整,预计后期产地煤矿超产情况将减少。再次,9.3日重要活动之前,产地煤矿安监环保力度加强,矿方生产活动或受限,铁路发运数量难有增量。第四,发运倒挂严重,导致环渤海港口可售市场货源稀缺。尽管高温旺季带来一定的需求支撑,且存在少量高价成交;但下游实际采购需求整体表现一般,终端电厂仍以长协煤兑现为主,对高价市场煤接受度低、压价明显,市场煤拉运积极性普遍减弱。
下半月,预计下游煤炭需求逐渐回落,市场热度减弱。正值“迎峰度夏”高峰期的后半程,电厂日耗维持高位运行,刚需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大部分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仍处于安全线以上,补库压力暂不明显。而市场煤价格持续上涨后,已经超越长协价,这一态势推动终端采购重心转向长协煤及进口煤,导致煤价继续大幅上涨难度很大。综合分析,“三伏天”退出前,终端日耗将略有下降,叠加上游煤矿生产恢复受阻或使得环渤海港口调入量维持在中低位水平。但八月份通常为水电的丰水期,水电增发将挤压火电需求,火电压力减轻。目前,沿海电厂煤炭库存天数处于14天左右的相对安全位置,由于市场煤价格持续上探,电厂对市场煤采购积极性并不高涨,主要还是以中长协兑现为主。随着高温天气消散,终端日耗将减弱,其采购积极性将受限;叠加非电行业原料煤采购存在减少预期,市场也难言乐观。
下周,煤价涨幅收窄,进而转稳,原因如下。首先,8月19日出伏后,高温天气将逐渐减少,居民制冷需求或随之减弱,电厂库存去化将受阻,其采购需求或逐步缩减。其次,随着阴雨天气消散,主产区生产和发运恢复正常,铁路运力恢复;加之非电行业原料煤采购存在减少预期,市场煤价将趋稳。再次,重要活动之前,部分地区高耗能行业生产活动或受限。若此消息为真,那么八月下旬至九月初,非电行业原料煤采购需求将减少,产地市场活跃度受影响,对港口煤价支撑力度减弱。